DND5E智者建言手冊(Sage Advice Compendium) (全提問翻譯完畢) - Hazatto - 2018-10-12
哈囉大家好,又是我……(省略)
總之,由於TRPG的高自由度,常常玩家在使用規則時會發生那些「欸如果我在A情況用了B跟C的效果會發生啥事?」的疑問,讓GM頭痛不已,雖然大部分時候這些都可以仰賴GM當下的判斷去解決。然而,由於許多玩家或GM會在官方推特上的提問,加上DND5E有著官方舉辦,這個相當仰賴不同GM之間對於規則判例一致性的AL活動。威世智終於在它們的官網上將這些規則的提問與回答集結成冊,提供玩家們在處理規則判定上的一些判例建議。
目前最新版是2016年的版本,官方網站發布位置在此:SA Compendium
當然,原文是英文。在果園雖然有看到翻譯帖(裡面也有關於這本手冊較詳盡的說明),但內容不太多,所以我想就在這邊有空翻譯個一兩項,算是在自己筆記的同時,也給大家參考一下。
當然,如果你發現了哪條我還沒筆記到,但你剛好會用到的判例,也歡迎直接寫在下面~
全提問翻譯完畢……!總之歡迎轉載!
角色創建
引用︰Q:你要怎麼計算生物的防禦等級(AC)?
雖然在玩家手冊的第一章確實描述了如何計算AC,但AC的計算確實常常引發問題。這並不怎麼讓人吃驚,畢竟遊戲中提供了各種改變你AC的手段。
以下是一些用來計算你AC的方式:
- 無著甲(Unarmored):10+敏捷調整值。
- 著甲(Armored):使用你穿戴的護甲的數值(玩家手冊p.145)。舉例來說,若你穿著皮甲,你的AC就是11+敏捷調整值;若穿著鎖子甲,AC就是單純的16。
- 無甲防禦(野蠻人)(Unarmored Defense (Barbarian)):10+敏捷調整值+體質調整值。
- 無甲防禦(武僧)(Unarmored Defense (Monk)):10+敏捷調整值+感知調整值。
- 龍裔韌性(術士)(Draconic Resilience (Sorcerer)):13+敏捷調整值。
- 天生護甲(Natural Armor):10+敏捷調整值+天生護甲加成。(這個計算方式通常只會使用在怪物或NPC上,或者德魯伊等會變成有天生護甲生物的角色)
這些計算方式--每一項都提供了一組計算你AC的公式--彼此是完全互斥的;你一次同時只能得益於其中一項。如果你有機會使用多於一項計算方式,選擇其中一項並使用。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名術士/武僧,你可以使用無甲防禦或龍裔韌性其中之一,而非兩者同時。同樣的,一名德魯伊/野蠻人變形成的擁有天生護甲的野獸,也只能使用野獸的天生護甲或無甲防禦(你的天生護甲並不視作穿戴護甲)其中之一。
那盾牌又如何呢?盾牌會在你使用它的時候讓你的AC提升2點。舉例來說,當你沒有穿戴護甲但使用了盾牌的時候,你的AC為12+敏捷調整值。然而切記某些AC計算方式,像是武僧的無甲防禦,會禁止盾牌的使用。
當你有你的基本AC,它將可以被情境加值或懲罰給暫時地調整。舉例來說,半掩蔽會為你的AC提供+2加值,而四分之三掩蔽則會提供+5加值。咒語有時候也會改變AC,舉例來說,虔誠護盾(Shield of faith)可以在法術結束前暫時地為AC提供+2加值。
魔法物品同樣可以增加你的AC。這裡舉出一些例子:+1鎖子甲 能讓你的AC變為17、無論你穿戴著什麼,防禦戒指(ring of protection) 都能為你的AC提供+1加值、而防禦護腕(bracers of defense) 則可以在你不穿戴護甲且不使用盾牌時,為你的AC提供+2加值。
RE: DND5E智者建言手冊(Sage Advice Compendium) - Hazatto - 2018-10-12
種族特性
引用︰Q:冥想(Trance)特性能讓精靈用4個小時完成長休嗎?
原意是否定的。儘管冥想特性確實讓精靈可以冥想4個小時並獲得如同人類睡眠8個小時之後的感覺,但這並不代表它能縮短精靈的長休。一次長休是一段至少8個小時的放鬆期間,它包含了睡眠、閱讀、談話、進食、以及其他休息活動。在這期間甚至可以放哨,但不能超過2小時;再繼續維持高度警覺就不再是休息了。簡單來說,長休和睡眠並不是同一件事;你可以在你沒採取長休的時候睡眠,也可以長休時不去睡覺。
接下來說明以上這些對精靈來說代表什麼。一名精靈可以在長休期間花費4個小時冥想,並有額外4個小時的輕省活動。當精靈的同伴們正在酣睡,精靈可以保持清醒,並投身於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包括雕刻一個可愛的飾品、編寫一首十四行詩、閱讀一本記載著遠古知識的書冊、嘗試回憶幾世紀之前經驗過的事物、並隨時留意著危險。冥想特性是,歸根究柢,用以強調精靈超脫世俗的特徵,而非給予他們在遊戲中的優勢。
說到底,如果你是DM並且你決定要讓冥想特性縮短精靈的長休時間,你並不是在破壞遊戲。如果你這麼做,你只是做出了一個構築世界的決定。你決定讓精靈,在世界的規格中,能在其他人之前做好重回戰鬥的準備,他們回復的比大多數的類人種族更快,且能更快的回覆他們的魔法能量。這樣的決定在精靈作為主宰種族的世界中很合理,畢竟他們不僅活得比其他人久,回復的也更快。
引用︰Q:輕足半身人和木精靈的種族特性能夠讓他們在被觀察時躲藏嗎?
輕足半身人和木精靈的特性--天生善匿(Naturally Stealthy)和以天為屏(Mask of the Wild)--確實允許這些亞種的成員能在即使觀察者在附近的情況下,也能在他們特殊的環境中嘗試躲藏。通常來說,如果你處於某人的全視界中,你就不能躲藏。然而,輕足半身人,可以嘗試消失在體型比他們至少大一級的生物後方,而木精靈則可以單純的因為身處於大雨、薄霧、飄雪、植物、或類似的自然現象中而嘗試躲藏。這就如同大自然本身將木精靈從獵手的眼中遮蔽--即使那雙眼正盯著精靈也一樣!這兩個亞種都可以在其他大多數生物無法的情境下躲藏,但無論那一個亞種的躲藏都不能保證成功;你仍然需要如常進行一個敏捷(隱匿)檢定,且一名機警的敵人仍有可能在稍後發現這名藏起來的半身人或精靈:「我看到你躲在守衛的後面了!你這狡猾的半身人!」
RE: DND5E智者建言手冊(Sage Advice Compendium) - Hazatto - 2018-10-13
職業能力
額外攻擊並未在你攻擊時使用的東西上做出限制。你可以在攻擊中使用尋常的武器、即興武器、徒手打擊、或這些選項的組合。
吟遊詩人
當你獲得吟遊詩人的職業等級時,這個職業的施法能力讓你能夠將一個你已知的吟遊詩人法術替換成另一個合適等級的吟遊詩人法術。一個透過魔法秘密學會的法術被視做吟遊詩人法術,因此它可以在之後獲得吟遊詩人職業等級的時候被替換。然而基於施法能力的規則,它必須被替換成吟遊詩人法術。
野蠻人
野蠻人的險境感知能作用於任何對抗以他為目標,且他能看見效果的敏捷豁免檢定。
如果你使用了野蠻人的魯莽攻擊,在你的下個回合開始之前,所有對你的攻擊檢定都將獲得優勢。
你在你的回合只會有一個附贈動作,無論你透過狂怒、巨武大師、或是其他能力拿到了多少都一樣。請參閱玩家手冊(p.189)中的「附贈動作」段落以了解附贈動作是如何作用的。
在被遺忘的國度,只有戰狂受訓於有效率地使用帶刺護甲作為武器,且只能透過他們的職業能力使用。
(議註: 目前中文翻譯資源似乎沒有spiked armor跟battleragers的翻譯,我就先照舊版翻譯翻了)
若你有野蠻人的凶蠻重擊能力,並且使用近戰武器攻擊打出了重擊,你可以在骰武器傷害的時候額外擲一顆傷害骰。無論你使用什麼武器,就是一顆骰。舉例來說,如果武器原本造成1D8傷害,你可以骰3D8(1顆是武器、1顆是重擊、1顆是因為凶蠻重擊)。如果武器原本造成2D6傷害,則你骰5D6(2顆是武器、2顆是重擊、1顆是因為凶蠻重擊)
單手能力應用在單手持用的一柄近戰武器上。帶刺護甲是被穿戴,而非被持用。
牧師
德魯伊
德魯伊會爆炸。
好啦,並不盡然。德魯伊有著不能穿帶金屬護甲和攜帶金屬盾牌的戒律。從這個職業第一次出現在 Eldritch Wizardry(1976)和元祖的玩家手冊(1978)開始,這個戒律就一直是職業故事中的一部份。這個點子是德魯伊偏好被獸皮、木頭、和其他自然材質給保護,而非象徵著文明的加工金屬。德魯伊並非缺乏穿戴金屬護甲的能力,他們只是選擇不去穿戴。這個選擇是他們作為神秘教團身分的一部份。想想下面這句話:素食者並非不能吃肉,而是素食者選擇不去吃。
一名德魯伊通常會穿戴皮甲、鑲釘皮甲、或厚皮甲(hide armor),且如果德魯伊找到了一件由金屬以外材質構成的鱗甲,德魯伊也可能會穿上它。如果你強烈覺得你的德魯伊要打破戒律並穿戴金屬,請和你的DM商量。每個職業的敘事要素都或多或少與遊戲特性混和在一起;在D&D中這兩種設計種類是相輔相成的,而某些職業的敘事成分又比其他要來的更為強烈。德魯伊和聖騎士在他們的設計上有著尤其強烈的敘事要素。如果你想要擺脫你的職業敘事,你的DM將具有最終的決定權,決定你能脫離多少而仍被視作其職業的成員。只要你還遵守你角色的熟練項目,你就不算破壞任何遊戲系統中的事物,但你可能會因此破壞你們戰役中創造的故事和世界觀。
列在元素荒野型態的生物--氣、土、火、和水元素--是怪物圖鑑中的特定生物,而非生物類型或亞種。元素荒野型態允許你變形成這些其中一種生物。
只有在擁有於18級獲得的野獸施法(Beast Spells)能力時,處於荒野變形型態的德魯伊才能夠施展法術。
德魯伊的儀式施法需要一個被準備的儀式。藉由魔法學徒拿到的法術是已知的,但並未被準備。
戰士
動作如潮給你一個額外的動作,而非一個額外的附贈動作。
你可以同時受益於一種以上的戰鬥風格項目,只要它們彼此之間並未衝突,像是單手和巨大武器那樣。
不會,弓道能力只會為遠程武器提供幫助。即使你使用近戰武器,像是匕首或手斧,進行遠程攻擊,它仍舊是一把近戰武器。
是的。一名使用單手項目的角色通常會為他的一把單手武器配備一面盾牌、法器、或者空手。
巨大武器能力--戰士和聖騎士都有的這個能力--僅限於作用在此能力所使用武器的傷害骰上。舉例來說,如果你使用巨劍發揮此能力,你可以重擲任何在該武器的2D6上所骰出的1 或 2。如果你是一名聖騎士並且用長劍使用了至聖斬,巨大武器並不能讓你重骰在至聖斬的傷害骰中所骰出的1 或 2。
這個限制主要的用意是避免沉悶單調的過度重骰。遊戲中許多的限制都是為了不讓遊戲節奏慢下來。而不設限制亦會讓巨大武器給出超乎我們預期的傷害增幅,即使這個可能性遠比因為大量的重新擲骰導致讓遊戲慢下來要小的多。
這個能力的原意是,這個附贈攻擊可以在戲法之前或之後發生。除非那個附贈動作有特別指定必須發生的時機,否則由你決定要在你回合的什麼時候採取附贈行動 (玩家手冊p.189)。
武僧
是的。一柄武僧武器必須不具備雙手屬性,但什麼都不能阻止武僧以雙手持握這樣的武器。根本上來說,無論武僧怎麼使用,武僧武器都仍然視作武僧武器。
不會。這個能力雖然會賦予類似靈巧屬性的益處,但這個能力並不會賦予這樣的屬性。若有這個效果的話它會特別註明。
若使用撥擋飛彈將「飛彈」丟回去的話,「飛彈」將被視作武僧武器;它造成它的傷害或武藝的傷害(由武僧決定)。
這個能力會賦予這兩者的免疫。作為結果,百病不侵的武僧將能夠無傷地吸入綠龍的毒素噴吐。
散打技巧的效果刻意忽略了生物的體型。武僧的氣能夠用來達成許多超乎尋常的效果!如果一個能力會受限於生物的體型,那麼該能力將會告訴你。
不需要。這個能力的氣的消耗只會應用在該能力的其他法術上。
無論其來源為何,法術就是法術。當你藉由一個能力施展了一個法術,除非那個能力特別註明,否則該法術便受到正常施法規則的約束。
聖騎士
一名提夫林(或譯作魔人)是類人生物,而不是邪魔,並能因此逃過神聖感知的注意。這個能力只會偵測屬於天界生物、邪魔、或不死生物類型的生物。
遊俠
遊俠遵守著玩家手冊第十章的施法規則,包括法術構材的規則。一名遊俠通常會使用材料包做為法術的材料構材,但因為遊俠在等級1時還不會任何法術,所以起始裝備中並沒有材料包。
不行。劍刃風暴比較特別,它是一個有著多次攻擊檢定的單一攻擊。在大部分的其他情形,一次攻擊只會有一個攻擊檢定。而允許你在攻擊之間移動的規則(玩家手冊p.190)僅讓你能夠在複數次武器攻擊之間移動,而不是像劍刃風暴這種複數次攻擊檢定之間。
遊蕩者
可以,但每回合不能超過一次。在戰鬥中,一個戰鬥輪是由每名戰鬥者的回合所構成(請參見玩家手冊p.189)。遊戲中的許多能力,像是額外攻擊,會特別提到他們只會在你的回合中作用。偷襲的描述中提到你可以每回合使用這個能力一次,但並沒有限定要在你的回合。這個能力同樣沒有限制你在一輪中的使用次數。
這個規則的意義重大,因為你有時候會有機會在其他人的回合中使用偷襲。最常見的手段是當一名敵人觸發了你的藉機攻擊。如果滿足了偷襲的條件,那你的藉機攻擊就可以受益於這個能力。同樣的,一名戰士可以使用指揮官奇襲(Commander's Strike)讓你能在戰士的回合中作出一次攻擊,且只要該宮及滿足條件,它就可以使用偷襲的效果。這兩個選項都需要你的反應,所以你在一輪中只能使用它們其中之一。
由於你一輪中只會有一個反應,你在一輪中通常不太可能使用偷襲超過兩次:一次透過你的行動、一次透過你的反應。
偷襲中5呎的限制並不會被你隊友武器的觸及範圍影響。你的隊友是拿來創造近身干擾,而無關他們使用的武器。
不行。快手的其中一個好處是用以附贈動作去執行使用物件(Use an Object)動作,然而,根據地下城主指南(p.141)的解釋,使用魔法物品並不算是使用物件。相反的,使用非魔法物品,像是醫藥箱(healer’s kit),就屬於使用物件的範疇。
規則指出,當你被突襲的時候,你將不能移動或採取行動。一名被突襲的遊蕩者可以使用反射閃避,因為這個能力並未要求遊蕩者採取行動或移動。
因為它會消耗你的反應,且只有在你能看到攻擊者的時候,直覺閃避僅會對一次攻擊產生作用。它可以對各種攻擊發揮效果,包括法術攻擊,但在對於其他透過豁免檢定而非攻擊檢定給予傷害的法術或效果時,就無法發揮效果。
這個設計的原意是,被突襲的生物會在他們於該戰鬥中的第一個回合結束時停止被突襲的狀態。
術士
精妙法術可以保護沒有材料構材的法術不被反制影響,因為你無法看見施展的動作。
這個設計的原意是,一名術士只能應用一個超魔法選項在一個法術一次,而非應用相同的選項超過一次。
不行.術士在施展附贈行動法術和第二個法術時仍必須遵守正常規則;第二個法術必須要是一個施展時間為一個動作的戲法。
魔導師/邪術士(Warlock)
透過這個能力獲得的法術並不會自動地被魔導師知曉。這些法術只是被加入了角色的魔導師法術列表中,並於合適的等級時學習一個新的魔導師法術時可以選擇它們。一旦習得,這個法術就會記入魔導師的已知法術的數量中。
魔導師的鋒刃魔契(玩家手冊p.107~8)能力允許你憑空創造出一柄近戰武器。每當你這麼做時,你決定那把武器的外觀,從玩家手冊的武器表(p.149)中選擇一個近戰武器的選項。舉例來說,你可以創造出一把巨斧,並在使用這個能力去創造出一柄標槍,這會讓那把巨斧消失。
你也可以使用鋒刃魔契去綁定一柄魔法武器,將它變成你的契約武器。這柄魔法武器不一定要是近戰武器,所以舉例來說,你可以把這個能力用在一把+1長弓 上。一旦這個綁定完成,任何時候你呼出你的契約武器時這柄魔法武器都會出現,且原意是你不能在它出現的時候改變這柄魔法武器的外觀。舉例來說,假如你綁定了一把焰舌(flame tongue) (長劍)並將這柄武器送入了此能力的異次元空間中,這柄武器將以長劍的外型在你召喚它的時候重新出現。部不能將它變成一根棍棒。同樣的,如果你綁定了一把淬毒匕首(dagger of venom) ,你也不能將之以巨錘的外型召喚,它將永遠是一把匕首。
這個能力一開始允許召喚出一把近戰武器,但是當涉及魔法武器時,我們允許了更多的通用性。我們不想要這個能力的狹窄限制讓魔導師不高興,尤其是當戰役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魔法武器。這個通用性是否超出了這個能力的近戰主題性?答案是肯定的,但我們偶爾會願意彎曲一些設計理念,好讓玩家們更開心一些。
可以。魔導師以外的其他人可以在武器消失之前使用那柄契約武器。
這個能力的原意是提供單向的溝通。魔導師可以使用這個能力以向一個生物對話,但這個能力並不能讓該生物獲得心靈回覆的能力。相反的,某些怪物擁有的心靈感應能力(怪物圖鑑p.9)確實能讓雙向溝通成為可能。
採取附贈行動會打破魔導師融身入影造成的隱形。附贈動作也是一種行動。
法師
強力戲法只會影響那些需要豁免檢定的戲法,像是酸液濺爆(Acid Splash)或毒氣噴(Poison Spray)。
每當防護師施展了一環或更高級的防護學派法術時,結界都將回復HP,而非只有在結界的HP歸零時。
任何施展的一環或更高級的防護學派法術都可以回復他或她的奧術防禦結界。和通常的回復一樣,這個結界無法被回復超過它的生命值最大值:法師等級的兩倍+法師的智力調整值。
奧術防禦結界並不是創造它的法師的延伸,而是一個有著自己生命值的魔法效果。任何法師的暫時生命值、免疫、抗性都不會應用在結界上。
結界將會優先受到傷害。任何多餘的傷害會被法師本人承受,並依照下列的遊戲要素順序進行:(1)任何相應的傷害免疫,(2)任何相應的傷害抗力,(3)任何暫時生命值,(4)真正的生命值。
法師的王車易位能力並不是法術,所以它不會被以附贈動作施展法術的規則限制(參見玩家手冊p.202)。
亦真亦幻(Illusory Reality)能力的原意是在每一次施展幻術學派法術時都能使一個幻象物品化作真實。
當遊戲指示你這麼做的時候,除非你已經接受了來自遊戲中另一個同名能力的加值,否則加值永遠可以被加上去。不要把AC加值(像是+2)跟AC計算方式(AC=10+敏捷調整值+體質調整值)搞混了,AC計算方式不能彼此堆疊,但加值可以。
RE: DND5E智者建言手冊(Sage Advice Compendium) (更新至職業篇-法師) - Hazatto - 2018-10-16
兼職
如果你兼職的話,能力值提升是根據你特定職業的等級,而非你的總等級合計值。你的職業表格將會告訴你在何時可以提升能力值。
原意是你的基礎能力值,而非暫時能力值,必須要滿足兼職的先決條件。
如果某個職業是你的初始職業,那麼它將會提供許多的起始熟練。如果那個職業不是你的初始職業,你只會獲得該職業列在兼職熟練表(玩家手冊p.164)中的起始熟練項目。在這個表格中並沒有包括任何的豁免熟練。
無論你選擇哪一個職業作為初始職業,你都會獲得任何職業透過職業能力給你的熟練。舉例來說,如果你獲得了一級牧師等級並選擇了戰爭領域,你仍然會受益於額外熟練(Bonus Proficiencies)能力,即使牧師不是你的初始職業也一樣。
雖然野蠻人的狂暴讓法術專注變得不可能,但它並不會影響法術的效果,像是靈體武器,並不需要法術專注。
偷襲能力必須作用在有著靈巧或遠程屬性的武器上。徒手打擊並非武器,所以它並不符合資格。相反的,一名遊蕩者/武僧可以使用那些有著其中一項需求屬性的武僧武器時進行偷襲,像是短劍或匕首。
根據兼職的規則:「你每一個已知或已準備的法術都只跟與其對應的職業相關聯」(玩家手冊p.164)。這條規則意味著只有你因為術士等級獲得的法術可以觸發狂野魔法浪湧。
裝備
如果你熟練於它,那麼重甲就不會影響敏捷豁免檢定或能力檢定,除了隱匿之外。
背景
你只能有一個背景。它代表著你在踏上冒險旅程之前生命中最關鍵的面向。如果可用的背景中沒有任何一個符合你的角色概念,請和你的DM討論,並使用玩家手冊第125頁的指示以客製化你自己的背景。
專長
衝鋒手(Charger)
強弩專家(Crossbow Expert)
是的,這是刻意的。當你在五呎內有敵人時進行遠程攻擊,你通常會承受劣勢(玩家手冊p.195)。而強弩專家的第二個效益能夠避免你陷入劣勢之中,無論你是不是使用弩去進行遠程攻擊。
當設計一個有著狹隘用途的專長時,我們會考慮加入至少一個能夠更廣泛的為角色提供效益的要素--一些讓你能從一個情境帶到另一個情境的優勢要素。強弩專家的第二個效益就是這樣的要素,就跟巨武專家的第一個效益一樣。強弩專家的這個要素展現了角色在其中一個種類的專業--在這個案例中,亦即弩--能夠轉換到其他事物。
簡短的回答:不是。
這個專長的第一個效益讓你能夠無視手弩的填充屬性(玩家手冊p.147),只要你對該武器有熟練。它的重點是讓你能夠在有像是額外攻擊能力的情況下,能夠射擊一次以上。然而,你仍然受到武器有著彈藥屬性的限制(玩家手冊p.146)。後者要求你擁有箭矢以從手弩中發射,而手弩並不能夠自行進行裝填(除非它帶有這樣的魔法、或它是地株的新發明)。你仍然需要每次為這把武器填充箭矢,而這麼做需要一隻手。
要更深入的探討這一點,看看以下定義彈藥屬性的描述句子:「從箭袋、箭盒,或其他容器中取出彈藥算入攻擊的一部分」。這個句子告訴我們兩件重要的事情。首先,你被假設從容器中取出--也就是說,用你的手抽出--彈藥。第二,抽取彈藥的行動被包括在攻擊之中,因此不需要它自己的行動,且不會在你的回合中使用你與物體互動的自由行動。
這對手弩而言代表著什麼呢?它意味著,藉由像額外攻擊之類的能力,強弩專家可以讓手弩發射超過一次。只要你能提供足夠的彈藥、並且有一隻能夠為每一次射擊填充彈藥的空手。
沒錯!看一下這個專長的第三個效益。它說你可以在使用單手武器攻擊之後,以附贈動作使用手弩進行攻擊。手弩是一把單手武器,所以,確實,只要你有一隻空手以在兩次攻擊之中填充手弩,你就可以用它來完成這兩次攻擊。
元素導師(Elemental Adept)
元素導師是唯一一個在玩家手冊中你可以獲得超過一次的專長。
巨武大師(Great Weapon Master)
巨武大師專長的效果原意是,你可以在採取附贈行動之前移動。
幸運(Lucky)
幸運專長讓你能夠消耗一點幸運點,在攻擊檢定、能力檢定、豁免檢定上投擲一顆額外的D20,並從中挑選要使用的D20。無論其中混了多少D20都是如此。舉例來說,如果你在你的攻擊中處於劣勢,你可以消耗一點幸運點,擲第三顆D20,接著從三顆骰中決定要使用哪一顆骰子。你仍然處於劣勢,畢竟這個專長並沒有說你擺脫了它,但你的確可以從中挑選一顆骰子。
在解釋常規中的例外時,幸運專長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裡,我想到的常規是那個說明優勢和劣勢如何作用的規則(玩家手冊p.173)。而特例則是幸運專長,而我們都知道當特例與常規互相衝突時,特例會勝過常規。
(譯按:雖然這是官方照著規則文字的解釋說法,但遊戲設計人之一也表示這並非他們的設計原意,而在推特上同意了另一種處理方式:擲三顆骰任取二,再應用劣勢的效果,取用兩顆骰中較低的那一顆骰作為結果)
魔法學徒(Magic Initiate)
可以,這個專長並沒有說你不能這麼做。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名法師,並且獲得了魔法學徒專長,你可以選擇法師,並因此再學會兩個法師戲法以及另一個一環法師法術。
可以,但僅限於你為這個專長所選擇的職業是你的其中一個職業。舉例來說,如果你選擇術士且你是一名術士,該職業的施法能力讓你可以使用你的法術位去施展你已知的術士法術,因此你可以使用你的法術位去施展你透過魔法學徒學到的一環術士法術。同樣的,如果你是法師且為此專長選擇該職業,你學到一個一環法師法術,則你可以將它加入你的法術書並接著準備它。
簡言之,你必須遵守你角色的通常施法規則,它決定了你是否可以消耗法術位在你透過魔法學徒學到的一環法術上。
長武大師(Polearm Master)
是的!如果有這個專長,並且使用攻擊動作以大砍刀(glaive)、戟(halberd)或長棍(quarterstaff)攻擊,你同樣可以以附贈動作利用武器的另一端打擊。對於這個附贈攻擊,你在攻擊檢定中加入你的能力調整值,就跟你平常用這把武器攻擊時一樣,並且當你命中,你將同樣的屬性調整值加到傷害骰中,這對武器傷害骰而言是常規(玩家手冊p.196)。
某些例外規則,像是雙武器戰鬥的規則(玩家手冊p.195),可能會打破這條常規,告訴你不能把你的屬性調整值加到傷害上。不過,長武大師並不會如此。
野蠻攻擊者(Savage Attacker)
不行。野蠻攻擊者的效果要求一個武器的傷害骰,但徒手打擊並不是武器(這一點在玩家手冊的勘誤中已經被澄清)。
哨兵(Sentinel)
這個附贈攻擊發生在觸發這個效果的攻擊之後。以下說明原因:這個專長並沒有特別寫明這個攻擊的時機,而當反應沒有特別註明其時機時,反應會在其觸發項目結束之後才發生(地下城主指南p.252)。相對的,藉機攻擊特別註明了其發生在觸發項目結束之前--也就是,發生在目標生物離開你的觸及範圍之前。
健壯(Tough)
原意是否定的。健壯專長會影響德魯伊的生命值,然而他的生命值會在使用荒野型態的時候被野獸的生命值給取代。
RE: DND5E智者建言手冊(Sage Advice Compendium) (更新至專長篇) - Hazatto - 2018-10-19
屬性檢定
不,他們不是。這三個檢定很容易被混淆成同一件事的三個面向,畢竟他們的流程都包含了投擲一顆D20、加上調整值、並將總和與難度等級比較。他們也都會成為優勢和劣勢的目標。換言之,他們都在判斷成功或失敗的過程中有著相同的流程。
儘管他們的流程相同,這三個檢定彼此並不相關。如果遊戲中的某個效果會影響其中一項,像是指導術(Guidance),則除非規則特別註明,否則其他兩者並不會因此被影響。後續的幾個問題也會再提到這一點。
在屬性檢定或豁免檢定中投出1並不會導致自動失敗。只有在攻擊檢定中投出1會導致自動失誤。
不會,脆弱詛咒(hex)法術的描述說明它只影響使用選定屬性的屬性檢定。這個描述完全沒有提到它能影響攻擊檢定或豁免檢定。這代表,舉例來說,如果你選擇體質作為這個法術影響的屬性,這個咒語的目標仍然不會在嘗試維持法術專注的檢定中承受劣勢,因為維持專注要求的是體質豁免,而非體質檢定。
好奇這個法術的設計原意嗎?這個咒語原本是要作為一個經典的厄運咒--在鄉野傳說中常見的那種--並在戰鬥中與戰鬥外都能派上用場。在戰鬥中,這個咒語能夠提供一些額外的黯蝕傷害。而在戰鬥之外,你可以將之用於挫敗一個油嘴滑舌的敵人。像是,施展這個法術並讓他或她的魅力檢定暴露在劣勢之下。
不會。只有屬性檢定會受益於這個能力。不要忘記,先攻檢定屬於敏捷檢定,所以只要吟遊詩人尚未將他或她的熟練加值加在先攻上,全能高手就可以為吟遊詩人的先攻提供助益。
同樣的,答案是否定的。這個檢定是一個屬性檢定,所以綁定攻擊檢定的遊戲效果並不會適用於該檢定。回到先前的問題,脆弱詛咒法術可以被用於降低一名擒抱者的效率。且假如擒抱的目標處於閃躲行動的效果中,則由於閃躲並不影響屬性檢定,因此這個行動並不會影響擒抱。
冒險
一個異次元空間(或稱為跨位面空間(extraplanar))位於其他位面之外。因此,如果你位於物質位面,而你的敵人處於一個異次元空間之中,你們兩個並不會被視作處於同一個存在位面。
高等復原(Greater Restoration)法術可以降低力竭等級。
高等復原(Greater Restoration)法術可以移除對一項屬性值的減少效果。
魔法物品
可以。你能夠以一個動作將藥水提供給其他人使用(地下城主指南p.139)。
只有在藥水的描述這麼要求、或當它複製了需要專注的法術效果的時候,才需要維持專注以發揮藥水的效果。
使用你的施法調整值去設定DC。如果你並沒有施法調整值,則使用你的熟練加值去設定它。(這條規則鑲在地下城主指南第141頁的地方,位於"法術"單元中。)
他們都是正確的。關於卷軸的規則(p.139)是泛指一般卷軸,例如守護卷軸(scroll of protection)。如果你識字,它將允許你嘗試去啟動那個卷軸。而寫在法術卷軸項目的規則,則是特指那個類型的卷軸,並增添了一調額外的規則:如果你要閱讀卷軸,則卷軸上的法術必須要是在你職業法術列表中的法術。
一個法術卷軸可以被許多方式命名:法術卷軸、X卷軸(X是法術的名稱)、或是X法術卷軸(X同樣是法術的名稱)。無論它以什麼名稱出現,法術卷軸永遠遵守相同的規則。
為了讓你滿足法術卷軸的要求,卷軸上的法術需要在你職業所使用的任何法術列表中。以下舉兩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名牧師,則法術必須要在牧師法術列表上。而如果你是魔能騎士範型的戰士,則法術必須要在法師的法術列表上,因為那就是你職業所使用的法術列表。
是的,通常來說,除非加值來自相同的法術(請參見玩家手冊第205頁中的「結合魔法效果」章節)否則加值都會堆疊。然而,你仍然不能得益於一個以上的防禦戒指,畢竟你不能同時與一個以上同樣的魔法物品同調。
魔法武器只有在它描述中這麼寫的情況下才會為你的攻擊檢定和傷害骰提供加值。每把魔法武器都可以穿透對於非魔法攻擊的抗性或免疫,然而只有一部份的魔法武器比他們非魔法的同行更精準而殘暴。舉例來說,一把+1長劍和巨人殺手(giant slayer)都會讓你在攻擊檢定和傷害骰獲得+1加值。但無論是焰舌(flame tongue)或霜銘(frost brand)都不會提供這樣的加值。然而,以上這四把武器,都可以穿透土元素對於非魔法攻擊造成的穿刺、鈍擊、劈砍的傷害抗性。
簡言之,對攻擊和傷害擲骰的加值被視作魔法武器的一項特別屬性,而非所有魔法武器都會自動提供的性質。
使用魔法遠程武器進行的攻擊就算是魔法攻擊,即使它使用的彈藥不帶有魔法性也一樣。這一點在地下城主指南的勘誤中已經被澄清了。
如果一把魔法武器會在丟出後回到你手上,它的描述會寫,像是矮人飛錘(dwarven thrower)那樣。
RE: DND5E智者建言手冊(Sage Advice Compendium) (更新至魔法物品篇) - Hazatto - 2018-10-22
戰鬥
不是的,以下說明突襲的運作方式。
任何戰鬥的第一步都是這樣:DM決定在這場戰鬥中是否有任何被突襲(閱讀玩家手冊中第189頁中的「戰鬥步驟」)。這個決定只會發生在戰鬥一開始的時候。換言之,一旦戰鬥開始之後,你就不能再被突襲。儘管一名躲藏起來的敵人仍然能夠得到平常因為不被看見而獲得的效益(參見玩家手冊中第194頁中的「戰鬥步驟」)。
當被突襲,你必然會因此措手不及,通常這會是因為你沒能注意到潛行中的敵人、或是因為你被敵人的特殊能力給震懾,像是膠質方塊的透明特性就讓它特別地擅長突襲。即使你的同伴沒有被突襲,你也可能被突襲。然而只要有任何一個敵人沒能趁你不備,你就不算被突襲。
如果有任何人被突襲,那麼尚不要採取任何動作。首先,照常骰先攻順序,然後開始第一輪戰鬥,接著,沒被突襲的戰鬥者按照先攻順序進行動作。在它的第一個回合結束之前,一名被突襲的生物不能移動或採取任何動作或反應(記住不能採取動作也意味著你不能採取附贈動作)。實際上,一名被突襲的生物將會跳過他們在戰鬥中的第一個回合。一旦該回合結束,那名生物就不再視作被突襲。
簡單來說,無論有沒有人被突襲,戰鬥中的行動永遠會按照先攻順序進行。且在戰鬥的第一輪過去後,突襲與否就不再影響了。你仍然可以嘗試從你的敵人面前躲藏並獲得躲藏給你的好處。但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你不能因此讓你的敵人失去他們的回合。
被突襲並不會對豁免檢定造成任何影響。如果你被突襲,你在你戰鬥中的第一個回合並不能移動或採取行動,且在該回合之前不能採取反應。
不行,當輪到你的回合,你要嘛做一些事、要嘛不做事。如果你不想做任何事,你可以考慮採取迴避動作,這樣至少你能夠獲得一些額外的防護。如果你想要等待並回應某些事情,則可以採取準備動作,這讓你可以在稍後讓你進行你一部份的回合。
因為許多的原因,我們並未將延遲回合納入遊戲選項之中:
- 你的回合將會包括許多決定,包括移動到何處,以及要採取什麼動作。如果你可以延遲你的回合,那麼你進行決定的時間可能就會變得更慢,因為你可能會必須要去考慮你是不是要去採取你的回合。如果再把這個額外的分析乘上戰鬥中角色和怪物的數量,那麼你就可能會得到一場進行地非常緩慢的遊戲。
- 允許你延遲回合的能力會讓先攻順序變的毫無意義,因為角色和怪物的先攻順序將會跳來跳去。如果參與戰鬥者可以任意地改變他們在先攻順序中的位置,那麼為什麼還要用先攻呢?最重要的是,改變先攻很容易變成一件不受歡迎的事,尤其對於DM來說,因為他們將需要在戰鬥中不斷地改變先攻列表上的順序。
- 允許延遲回合可能會對法術和其他效果的持續時間造成嚴重的破壞,特別是任何那些會持續直到你的下一個回合的效果。藉由簡單地改變你回合的發生時機,你就會改變某些法術的長度。要防止這樣的濫用,就必須設置一組額外的規則去限制你改變持續時間的能力。結果呢?更高的複雜性會被加到遊戲中,而規則越複雜,遊戲就更有可能被拖慢。
我們其中兩個對於戰鬥的目標,就是讓其變的更快速、且讓先攻變的重要。我們並不希望在每一場戰鬥都要投擲先攻,然後讓延遲選項將回合順序整個破壞掉。除此之外,我們覺得玩弄先攻順序並不是戰鬥中需要專注的事項,相反的,參戰者們那戲劇性的行動才是應該被重視的,因此回合的進行必須越快越好。再說,你的回合越快結束,你就能越早輪到你的下一個回合。
如果你有一個準備好的動作,你仍然可以進行藉機攻擊,但這會讓你停止你的準備。
不行。動作和附贈動作並不能互相交換。在這個例子中,吟遊詩人可以使用吟遊激勵或醫療真言,但兩者不能同時使用。
一名沒有懸浮特性的飛行生物可以維持浮空而不需要每輪進行移動。
倒地狀態並不會覆蓋阻止你穿越敵人所在空間的規則,除非該名敵人的體型比你大或小超過兩個等級。假如你確實穿越了另一名生物的空間--無論它是敵是友--那個空間對你而言都視作困難地形,且你不能自願的在該空間停止你的移動。參見玩家手冊第190~192頁以了解更多關於戰鬥中的移動規則。
起身會消耗你的移動力但不會讓你移動到其他地方。當遊戲提到你的移動,則它代表的是移動一段距離。它並不代表做一個姿勢、或是從地上站起身。如果要在倒地狀態下移動,你可以爬行或施展魔法(玩家手冊p.191)。
旅行步調的規則(玩家手冊p.181~182)並不會應用於戰鬥中。
如果一個附贈動作允許你採取疾走行動,並沒有任何規則能阻止你以一般動作再採取疾走行動。同樣的原則也適用在你使用像是動作如潮的能力時;你可以用你的兩個動作採取疾走行動。
不,你可以在採取這個行動之後移開。這個動作本身就是讓你的隊友獲得優勢的原因,而不是要你待在敵人身邊。
對於移動中的目標造成傷害並不會暫停它的移動,除非那個傷害另外伴隨著一個能終止移動的能力。像是哨兵專長就會給你這樣的能力。將移動中生物的生命值歸零也同樣是一個阻止其移動的有效手段。
你的目標必須在你採取被準備的動作時處於範圍之內,而不是在你一開始準備它的時候。
如果你在你的下一個回合開始之前沒有以反應釋放被準備的法術,你仍然會失去被準備法術的環位。
玩家手冊特別說明了在攻擊檢定時要使用哪一個屬性調整值(p.194),以及在相應的傷害骰中要用哪一個調整值(p.196)。以下大致說明:
攻擊類型 |
攻擊檢定 |
傷害骰 |
近戰武器攻擊 |
力量調整值* |
力量調整值 |
遠程武器攻擊 |
敏捷調整值* |
敏捷調整值 |
法術攻擊 |
施法屬性調整值** |
根據效果 |
*如果你熟練於你使用的武器,則再加上你的熟練加值。
**加上你的熟練加值。你的施法屬性會根據你的職業或任何給予你進行法術攻擊的能力而決定。
舉例來說,如果你以長劍進行近戰武器攻擊,你可以在你的攻擊檢定和傷害骰上加入你的力量調整值。相對的,如果你施展火焰箭(fire bolt)進行法術攻擊,你在攻擊檢定中加入你的施法屬性調整值。如果你是法師,那麼智力就會試你的施法屬性,因此請在攻擊檢定加上你的智力調整值。火焰箭並沒有告訴你要在傷害骰上加上你的調整值,因此,請不要這麼做。
許多遊戲中的能力會清楚地做出特例。舉例來說,一把有著靈巧(finesse)屬性的武器可以讓你選擇使用力量或敏捷調整值。另一個例子是:當你使用玩家手冊中提供的雙武器戰鬥選項(p.195)時,除非你的屬性調整值是負數,否則你不能將你的屬性調整值加到你附贈攻擊的傷害骰上。然而,你還是能夠將你的屬性調整值加到攻擊檢定,畢竟這個選項並沒有告訴你不行。換句話說,除非遊戲中的特例告訴你不能這麼做,否則你一概遵守通用規則。
而至於像是翠炎劍(green-flame blade)法術這樣的特殊案例又如何呢?這個記載於《劍灣冒險指南(Sword Coast Adventurer’s Guide)》中的法術,告訴你要以一把武器進行近戰攻擊。查看上面的表格,你會發現在通常的情境下,你會在進行近戰武器攻擊時使用你的力量調整值,而與是否由法術要求你攻擊無關。如果法術期望你進行一個法術攻擊,法術的描述中會明確的這麼寫。舉例來說,看一下火焰箭和冷凍射線(ray of frost)的描述,它們都寫著「法術攻擊」。
它代表著使用武器進行的近戰攻擊。同樣的,「遠程武器攻擊」代表著使用武器進行的遠程攻擊。有些攻擊即使沒有納入武器,仍然會被視作近戰或遠程武器攻擊。舉例來說,徒手打擊就被視作一次近戰武器攻擊,即使攻擊者的身體並不被視作武器。
在此提及一些用字細節:如果我們想表示使用近戰武器進行的攻擊,我們會將其寫成「近戰武器的攻擊(melee-weapon attack)」。
藉機攻擊通常會觸發於一名你看的見的生物移出你的觸及範圍之外時(玩家手冊p.195)。如果你想要使用觸及武器,像是大砍刀(glaive)或戟(halberd)進行藉機攻擊的話,你可以在一名生物從你持有該武器時的觸及範圍中移出的時候這麼做。舉例來說,如果你手持一柄戟,一名在你旁邊的生物可以遠離你5呎距離而不會觸發藉機攻擊。然而當這名生物再額外遠離5呎--超出你的10呎觸及範圍--則該名生物就會觸發藉機攻擊。
藉機攻擊會被「一名你可見的敵意生物」給觸發(玩家手冊p.195)。如果你不能看見該名生物,你就不能對其進行藉機攻擊。
擒抱/推撞是攻擊動作的一部份(玩家手冊p.195),而不是藉機攻擊。請採取準備動作以在你的回合之外進行擒抱/推撞。
你可以藉由雙武器戰鬥投擲兩把武器(玩家手冊p.195),但這條規則並沒有給你免費抽出兩把武器的能力。
在你的回合,你可以免費與一個物件互動,要嘛在你移動期間或動作的期間(玩家手冊p.190)。其中一個最常見的物件互動是抽出或收回一把武器。在同回合要與第二個物件互動需要一個動作。你需要像是雙持客(Dual Wielder)這樣的專長才能免費抽出或收回第二把武器。
被擒狀態只限制了移動,而非攻擊、施法、或其他能力。儘管如此,許多擒抱能力,像是樹繩妖(Roper)的卷鬚(Tendril)攻擊,仍舊會給予其他像是束縛狀態之類的效果。
擒抱規則(玩家手冊p.195)是寫給至少有一隻手的擒抱者的,但DM可以輕易的修改這條規則給那些沒有手的生物,只要他們有著像是咬噬或像是觸手的附肢,讓他們可以合理地抓住某人。舉例來說,一只狼可以合理地嘗試用牠的咬噬去抓住一個人類。而這名動物在抓住該人類的期間,就不能再使用牠的咬噬攻擊。
謹記玩家手冊中記載的擒抱規則需要攻擊動作,因此當一名生物要使用這個規則時,他必須要採取這個動作--而非多次攻擊或其他生物數值中紀錄的其他行動。一只像樹繩妖這樣的怪物會有著特殊的擒抱攻擊,在他們使用其特殊攻擊時,並不遵守這條規則。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擒抱和推撞的選項(玩家手冊p.195)並不會造成命中或未命中。
當被擒抱的生物離開擒抱者的觸及範圍時,被擒狀態會因此終止。
如果有另一個生物檔在你和目標之間,你的目標將會得到半掩蔽的效果。
在規則中並沒有最小傷害的限制,所以攻擊、法術或其他效果是有可能造成0點傷害的。
複數相同的抗性並不會加在一起。你要嘛對某種傷害有抗性,要嘛沒有(玩家手冊p.197)。無論有多少東西給予你對某個傷害的抗性,你只會對該傷害應用該抗性一次。這個規則同樣適用於易傷。
如果你藉由近戰攻擊將一名生物的生命值歸零,你可以選擇將該生物擊暈(玩家手冊p.198)。這個近戰攻擊並不限定於武器。即使是近戰法術攻擊也能被拿來擊暈生物。
除非你有特殊能力讓你這麼做,否則,任何捕網攻擊都會承受劣勢。因為你要嘛會位在你的目標5呎之內(見玩家手冊p.149),要嘛你是在遠射程中攻擊(對於捕網而言是5~15呎的距離)。
你會在你的回合開始時進行一次死亡豁免。假如你骰出了20,你所獲得的1點生命值能夠讓你接著進行你的回合。
RE: DND5E智者建言手冊(Sage Advice Compendium) (更新至戰鬥篇) - Hazatto - 2018-10-23
施法
施法者可以為像震裂那樣的法術選擇其中心點或源頭所放置的位置,因此,他們可以選擇施放於一個對於盟友們比較好的位置。
如果法術的效果被永久化,除非它的描述特別註明這一點,否則它仍然可以被解除。
要施展你已知法術的儀式版本,你需要有相關的能力,像是儀式施法(Ritual Casting),才能讓你以儀式施展該法術。你不需要再另外去學習一個儀式版本的法術。
你只能在長休結束的時候準備你的法術列表。你不能在休息結束時準備其中一部份,再在稍後準備更多法術。
如果法術有著可察覺的效果或它的文字表示你能夠察覺,那麼你就能夠察覺該法術正在影響你(參見玩家手冊p.204,目標的條目)。大部分的法術都很明顯。舉例來說,火球術(fireball)燃燒你、治療傷勢( cure wounds)醫治你、而命令術(command)則強迫你突然的做出某些非自願的行動。某些法術則更加細緻,你只會在法術描述中指定的時機察覺到法術的存在。迷惑人類(charm person)和偵測思想(detect thoughts)就是這類法術的例子。
有些法術又更細微,你甚至無法察覺到你自己曾經受其效果影響。像暗示術(suggestion)這種類型的法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假設你沒有注意到施法者施放了這個法術,你可能只會簡單的記得施法者說過:「你所找尋的寶藏不在這裡。去隔壁那座塔最上面的房間找找看吧。」你在你的豁免檢定上失敗,接著你離開前往另一座高塔,並覺得前往該處是你自己的想法。但假如你們找到了這個法術的證據,你和你的同伴也許能夠推論出你們被誤導了。最終仍然是由DM決定你能否發覺那些不顯眼法術的存在。察覺通常會經由使用像是奧術、調查、察言觀色、觀察之類的技能,或是經由類似偵察魔法( detect magic)的法術。
法術攻擊
法術即使範圍為觸碰,也不代表這個法術就是近戰攻擊。如果它是這樣的攻擊,法術的描述會告訴你。
法術攻擊百分之百可以發生重擊。重擊的規則適用於任何種類的攻擊檢定上。
簡短的回答是:不行。
就如同玩家手冊的解釋,在戰鬥中,除了移動之外,你還可以在你的回合採取一個動作。你從所有人都能選的選項中選擇你的動作--像是攻擊、施法、疾走等等--或者你從職業、專長、或其他來源給予的特殊動作中選擇。
如果你想要在你的回合施展法術,你得採取施法動作。這麼做也意味著你不能採取攻擊動作或是其他行動。即使許多法術,像是火焰箭和冷凍射線,的敘述都涉及了進行攻擊檢定,但你不能在沒有先行施法的前提下進行這樣的攻擊。換句話說,即使有些行動涉及攻擊,也不代表它使用了攻擊動作。
進一步來說,額外攻擊能力(可以透過許多職業獲得,包括戰士和聖騎士)並不能讓你施展額外的攻擊法術。這個能力特別表示其需要使用攻擊動作,而非施法動作或其他動作。
總而言之,要進行一次法術攻擊,你必須要先施法或使用創造出法術效果的能力。某些讓你能夠進行攻擊的遊戲能力,像是額外攻擊,除非它有特別註明,否則並不能讓你用來施展法術。
如果這個法術攻擊是藉由施法動作創造,你就不能這麼做。當一名生物觸發了你的藉機攻擊,你可以使用你的反應去對他進行藉機攻擊。藉機攻擊並不會忽然就給你施展法術的能力,像是電爪。
每個法術都有它的施放時間。一些遊戲能力,像是藉機攻擊,並不會讓你略過這個施法時間,除非能力有特別註明。戰鬥施法者(War Caster)專長就是一個例子,它讓你能夠在藉機攻擊的時候,略過一個動作的施法時間以施放法術。
一些怪物可以透過近戰法術攻擊進行藉機攻擊。以下是原因:某些怪物--包括班西女妖(banshee)、巫妖(lich)、和幽靈(specter)--都有著不是透過法術而獲得的近戰法術攻擊。舉例來說,班西女妖的腐化之觸是近戰法術攻擊,但她不需要施法就可以進行攻擊。因此,班西女妖可以使用腐化之觸以進行藉機攻擊。
法術的這些指定目標(生物、物體、或其他)是我們有意為之的。
一個近戰法術攻擊確實屬於近戰攻擊,且可以符合死亡領域牧師的死亡之觸能力。
法術環階
這類型的法術將會以他們最低可能的環階被施放,也就是寫在它們描述最上面的那個等級。除非你有著其他相關的特殊能力,否則想要提高這些法術的環階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你施法的時候消耗更高環的法術位。
以下是一些範例:
- 魔導師的卡瑟利之縛(Chains of Carceri)能力讓魔導師可以不消耗法術位施展怪物定身術(hold monster)。由於這個法術的最低可能環階是5環,因此,怪物定身術將以5環法術被施放。
- 魔導師的命運竊賊(Thief of Five Fates)能力讓魔導師可以消耗法術位去施展災禍術(bane)。這代表這個法術的環階可能會是一環或更高,取決於魔導師在施放它時消耗的法術位。
- 武僧的四象門徒(Disciple of the Elements)能力讓武僧能夠消耗氣,而非法術位,來提升法術的環階。
這些規則同時適用於角色和怪物,這也是為什麼怪物圖鑑中的天生施法者都必須以它們最低的環階去施展它們的天生法術。
戲法
戲法級別是依據角色的等級。舉例來說,一名野蠻人2/牧師3在施展聖焰(sacred flame)的時候仍被是做5級角色。
施法時間
並沒有任何規則提到你只能在自己回合施放X個法術,但仍然存在一些有些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源自你的動作。大部分的法術都需要一個動作去施放,且除非你使用了像是戰士的動作如潮(Action Surge)能力,否則你在你的回合只會有一個動作。
如果你以附贈動作施展了一個像是醫療真言(healing word)的法術,你仍然可以在你的回合施展另一個法術,但這另外一個法術必須要是戲法。謹記這個限制是特別針對那些使用附贈動作施展的法術。舉例來說,如果你打算透過動作如潮施展第二個法術,那麼你就不受只能施展戲法的限制。
以附贈動作施展法術的規則(玩家手冊p.202),只會應用在你施展法術的回合。舉例來說,靈體武器(spiritual weapon)可以被透過附贈動作施展,且它將會持續1分鐘。在你施展它的這回合,你不能再於它之前或之後再施展其它戲法以外,施法時間為一個動作的法術。在靈體武器的效果終止之前,它將提供你以附贈動作控制其靈體武器的選項。儘管這個效果是來自於法術,這個附贈動作並不涉及施放法術,所以你可以控制那把武器並於同一回合再施放任何你想要的法術。
當然可以!以下是一個很常見的方式:法師柯尼利厄斯在他的回合施展了火球術(fireball),而他的敵人對他施展了法術反制(counterspell)。柯尼利厄斯同樣準備好了法術反制,所以他使用他的反應去施展法術反制以破壞他敵人要阻止他火球術的法術反制。
譯按:幹這段有夠繞口。
請參見玩家手冊中長時間施展(Longer Casting Times)的章節(p.202),以了解施法時間如何運作。
在施展任何超過一個動作的法術時都必須要維持專注(參見玩家手冊p.202),包括那些儀式版本的法術。一旦法術施展完成,就只有那些持續時間欄位這麼要求的法術需要維持專注。
構材
除非法術的描述特別註明,否則法術並不會消耗它的材料構材。舉例來說,鑑定術(identify)所要求的珍珠並不會被消耗。但是施放死者復生(Raise Dead)所要求的鑽石就會在你施放法術時被消耗。
不行,只有在法術描述中的材料構材沒有註記價格、且該構材不會消耗的狀況下,法器才能被用來取代材料構材。
如果法術有著材料構材,則你需要在施法的時候拿著該構材(玩家手冊p.203)。如果你使用法器作為材料構材,也是用相同的規則。
如果法術有著姿勢構材,你可以使用執行材料構材的那隻手去同時持握材料構材。舉例來說,一名使用水晶作為法器的法師可以一手拿著長棍,.另一隻手拿著水晶。並可以使用該水晶作為施展閃電束(Lightning Bolt)的材料構材,且同時使用拿著水晶的那隻手執行法術的姿勢構材。
另一個例子:一名牧師的聖徽鑲嵌在她的盾牌上。她喜歡一手拿著硬頭錘(mace)、另一手拿著盾牌加入近身戰鬥。她使用聖徽作為她的法器,所以當她施展需要材料構材的牧師法術時,她需要手持著盾牌。如果這個法術,像是援助術(Aid),同時還需要姿勢構材,那她可以保持兩手分別持握盾牌與硬頭槌的情況而滿足這些構材。
但是,假如同一個牧師想要施展治療傷勢(Cure Wounds),她就需要把硬頭槌或盾牌給放下了。因為這個法術沒有材料構材,但卻需要姿勢構材。她將會需要一隻空手以完成法術的姿勢。如果她有戰鬥施法者(War Caster)專長,那她可以忽略這個限制。
持續時間
除非法術描述或其他遊戲能力特別註明,否則你並不需要待在範圍內或維持與目標之間的直線視野才能維持法術的專注。
在這個例子中,DC會是15。即使臨時生命值為你吸收了傷害,你仍舊受到了傷害,只不過沒有傷害到你的真實生命值而已。
相反的,一些能力像是法師的奧術防禦(Arcane Ward)可以代替你承受傷害,並可能因此讓你不需要進行體質豁免檢定,或者至少,將該豁免檢定的DC降低。
通常來說,你不能解除你所施放的法術,除非: (a.)法術的描述告知你可以這麼做,或 (b.)法術需要專注,而你決定主動結束你對其的專注。除此之外,法術的魔法效果一旦施放到環境之中,如果你想要結束它,你就必須對其施放解除魔法。
RE: DND5E智者建言手冊(Sage Advice Compendium) (更新至施法篇) - Hazatto - 2018-10-24
特定法術
這個法術是刻意被設計成只有在你還保有這個法術賦予的臨時生命值時才能生效。當這些臨時生命值消失,法術也就此結束。
請謹記,臨時生命值並不能累積(參見玩家手冊p.198)。如果你在擁有臨時生命值的狀況下得到了更多的臨時生命值,你並不能將它們給加在一起,除非遊戲中的能力告訴你可以這麼做。你必須決定要保留哪一個臨時生命值。舉例來說,假設你是一名有著黑暗賜福(Dark One’s Blessing)能力的魔導師,這個能力讓你能夠在將一名生物的生命值歸零時獲得臨時生命值。現在假設你有著來自艾嘉西斯之鎧的2點臨時生命值,而你剛殺了一只怪物,於是你的黑暗賜福能力因此給予你4點臨時生命值。如果你選擇獲取這些臨時生命值,它們將取代掉那些來自艾嘉西斯之鎧的臨時生命值,並結束這個法術的效果。因此你可能會因為想要保留這個法術的效果而不獲得這些臨時生命值。
樹膚術特別指出,當你處於這個法術的影響時,你的AC就不會低於16。這代表著除非你的AC高於16,否則你實際上可以忽略任何對你AC的調整值--包括你的敏捷調整值、護甲、盾牌、跟掩護。舉例來說,如果平常你的AC是14,那麼當樹膚術作用在你身上時,你的AC就是16。如果你的AC是15且你處於半掩護,那麼你的AC就是17;在這個例子中樹膚術並不會產生影響。
除非法術特別說明,否則被召喚的生物所造成傷害性質,將由該生物的數據決定。
遊戲中有許多法術可以讓你召喚生物。召喚動物(Conjure animals)、召喚天界生物(Conjure Celestial)、召喚次級元素生物(Conjure Minor Elementals)、和召喚林地之精(Conjure Woodland Beings)僅是其中一些例子。
某些這類型的法術會特別註明由施術者選擇被召喚的生物。舉例來說,獲得魔寵(Find familiar)給了施術者一個動物清單以從中選擇。
其他這種類型的法術則讓施術者可以從許多廣泛的選項中選擇。舉例來說,召喚次級元素提供四個選項,以下是其中前兩個:
- 1個最高挑戰等級為2的元素生物
- 2個最高挑戰等級為1的元素生物
這些選項的設計原意是,讓施術者從中選擇其中之一後,再由DM決定要讓什麼什麼生物出現以符合選擇的選項。舉例來說,如果你選擇了第二個選項,DM將選擇兩個挑戰等級為1或更低的元素。
當然,施術者可以表達他希望要出現什麼生物,但最終仍然由DM決定它們是否出現。DM通常會選擇那些適合當前戰役的生物、以及那些能讓場景變得有趣的生物。
疫病術法術的疾病效果會在三次豁免檢定失敗後才生效。
不行。黑暗術法術只能夠解消2環或以下創造光照的法術,無論你用什麼法術位去施展黑暗術都一樣。同樣的,晝明術(Daylight)也只能解消三環或以下創造黑暗的法術,而無關其使用的法術位。
如果解離術將你的生命值歸零,因為你被解離成灰燼,你將徹底地被殺死。即使你是一名半獸人,殘暴耐性仍然救不了你。
德魯伊將化作灰燼,因為法術將會在你生命值歸零的瞬間將你分解殆盡。
解除魔法有著特定的用途:破壞其他法術。它對於其他像是吸血鬼的魅惑能力及其他不是法術的魔法效果而言並沒有任何作用。它對於魔法物品的性質同樣無法發揮效果。然而,它可以終止一個由魔法物品或其他來源所施放的法術。法術--它們才是解除魔法的意義所在。舉例來說,如果你對威力法杖(staff of power)施放解除魔法,法術將失敗於擾亂法杖本身的魔法性質,但如果法杖持有者透過這把法杖施放了怪物定身術(hold monster),如果將解除魔法施放於怪物定身術的目標上,解除魔法就可以終止那個法術。
是有一些能力和其他法術能夠終止或暫停那些並非法術的魔法效果。舉例來說,高等復原術(Greater Restoration)可以終止目標身上任何種類的魅惑效果(像是吸血鬼的魅惑或樹精(dryad)的妖精魅惑),而聖騎士的奉獻靈光(Aura of Devotion)則可以防止或暫停這樣的效果。
其中三個最全面於停止某些魔法效果的法術是:次級復原術(Lesser Restoration)、高等復原術(Greater Restoration)、以及移除詛咒(Remove Curse)。
每當你想知道一個法術的效果是否可以被解除或暫停,你得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法術的持續時間是瞬間的嗎?如果答案是肯定,那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被解除或暫停。以下是理由:雖然一個瞬效法術的影響是由魔法產生的,但效果本身並不是因為魔法而維持的(參見玩家手冊p.203)。魔法的火花只會綻放那麼一下,旋即消失無蹤。舉例來說,瞬效法術操縱死屍(Animate Dead)利用魔法能量以將一具屍體或一堆骨頭變成一只不死生物。這個死靈魔法只會存在一瞬間便消失,且作為其結果的不死生物如今可以不依靠魔法的協助而存在。對這名生物施放解除魔法並不會終止它可悲的生命,且這名不死生物可以走進反魔法傑界中而不會有任何不良影響。
另一個例子是:治療傷勢(Cure wounds)會在瞬間回復生物的生命值。由於這個法術的持續時間為即時,這個回復並不會在之後被解除,且你也不會因為走進反魔法結界而突然失去生命值。
相反的,像是召喚林地之精(Conjure Woodland Beings)這樣的法術有著非瞬間的持續時間,代表它的創造物可以被解除魔法終止,且他們將在位於反魔力結界時暫時地消失。
要阻止一個法術被施展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其施術者施展法術的時候對其施放反制法術(counterspell)。如果成功施展,反制法術將會干擾其他法術的施展,並使該法術無法發揮效果。反制法術對任何法術都可以運作,無論該法術的施法時間和持續時間如何都一樣。
藉由準備動作,解除魔法也可以用於回應其他正被施放的法術,但解除魔法仍然不能代替解除魔法。最主要的原因是,解除魔法只能從目標身上移除一個已經存在的法術,無論該目標是生物、物體、還是其他東西都一樣。解除魔法不能預先解除某個效果,假如某個法術還沒有發生在目標身上,解除魔法將無法對目標產生任何效果。一個被準備的解除魔法所能達到最好的成效是在法術被施展之後立刻解除它,以防止它在施展法術的動作之後發揮任何效果。舉例來說,在你的回合,你可以說些像是:「我要準備解除魔法,如果那個高級祭司對任何人施放了法術,且那個法術生效的話,我就要對目標施放解除魔法。」假如接下來高級祭司確實對你的同伴施放了人類定身術(hold person),而你的同伴在對抗它的豁免檢定上失敗,你可以立刻釋放你準備好的解除魔法以終止人類定身術的效果。
可以。解除魔法可以解除由無敵法球創造出來的屏障,但不能影響任何屏障內部的事物。
一只魔寵不能攻擊,但它可以採取其他非攻擊的動作,包括幫助。就如同幫助動作中的文字記載(玩家手冊p.192),這個動作並不要求你能夠攻擊,你只需要能夠簡單地提供能分散注意力的效果即可。
一只魔寵是一名同盟的生物。當它鄰近一名目標時的確能夠讓你使用偷襲能力、或者任何其他需要隊友存在的能力。,
火球術的火焰可以繞過轉角,但它仍然受限於法術的20呎半徑限制。
是的。假設你以一環法術位去施展神莓術,生命門徒的能力將會讓每一顆莓果回復4點生命值,而非1點。
出自《劍灣冒險指南(Sword Coast Adventurer’s Guide)》,翠炎劍和轟雷劍法術造成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因為他們都有著不尋常的地方:要求你以武器進行近戰攻擊作為施展法術的一部份。
首先,這兩個法術都包含了一次通常的近戰武器攻擊,而非法術攻擊,所以你可以使用任何你原本用於武器上的調整值(除非法術特別告訴你它包含了法術攻擊,否則它們將不會是法術攻擊,而這兩個法術都沒有這麼說)。舉例來說,如果你拿著長劍使用了翠炎劍,你將使用你的力量調整值於該武器的攻擊檢定和傷害骰中。
第二點,無論翠炎劍或轟雷劍都不能用於額外攻擊、或任何其他要求攻擊動作的能力。就和其他法術一樣,這兩個戲法都需要你採取施展法術動作,而不是攻擊動作。且除非某個特別能力允許你這麼做,否則它們也不能被用於進行藉機攻擊。
第三,如果滿足了偷襲能力的條件,這些武器攻擊都可以適用偷襲的效果,舉例來說,如果你擁有偷襲能力,且使用靈巧武器施展了翠炎劍,當你在這次攻擊中有優勢且命中時,你能夠對這個武器攻擊的目標再造成偷襲的傷害。
棘雹術會持續直到你用遠程武器攻擊命中一名生物,或者持續到你結束專注,看哪一個先發生。
英雄宴所給予的免疫是針對任何形式的毒素--包括傷害和狀態。
這些臨時生命值並不能疊加。如果你能夠把它們加在一起的話,法術會告訴你的。在每次你的回合開始時,這個法術,實際上只會更新你從之獲得的臨時生命值的數值;如果你失去了一部份或所有的臨時生命值,這個法術會把它們再還給你。
解除魔法只會終止一個目標身上的法術。它並不會終止其他目標身上的相同法術。
脆弱詛咒的額外傷害需要一個成功命中的攻擊才會發生。
法師護甲可以和盾牌一起作用。在玩家手冊的裝備規則中,雖然盾牌和護甲被分在同一組,但許多遊戲中的能力都將你穿戴的護甲和你持握的盾牌分開來看。看一下武僧的無甲防禦能力並將它與野蠻人的版本比較,你就能理解我的意思。在武僧的版本中,你必須同時放棄穿戴護甲和持握盾牌,你才能得益於該能力;然而野蠻人只需要放棄穿戴護甲就行了。
無甲防禦和法師護甲並不相容。你可能會自問,「為什麼他們不能一起發揮作用呢?法師護甲明明提到它能作用於沒有穿戴護甲的生物啊。」法師護甲的目標必須沒有穿戴護甲,這一點是正確的,但是法師護甲會給你一組新的AC方式(13+你的敏捷調整值),並會因此無法和無甲防禦、或任何其他提供AC計算公式的能力相容。
由小幻象所創造出來的幻象物體並不能移動。請跟其他像是假象術(Mislead)的法術比較一下其關於移動的敘述。
小幻象所創造出的幻象物體應該要是如凳子或石頭那樣,而非氣象效果。
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以下是關於這個答案的詳述。
有些法術和其他遊戲能力會創造出一個範圍效果,並在一名生物第一次進入範圍或在該範圍內開始它的回合時產生一些效果。在你施展這類法術的那個回合,你主要是去為你的敵人設置一個會在之後的回合傷害他們的效果。舉例來說,月華之光會創造出一道光束,這道光術能夠在生物進入光束、或在光束內開始它回合的時候對該生物造成傷害。
以下是一些具有如月華之光的時機的範圍效果的法術:
- 劍壁(Blade Barrier)
- 死雲術(Cloudkill)
- 匕首之雲(Cloud of Daggers)
- 艾伐黑觸手(Evard's Black Tentacles)
- 禁制術(Forbiddance)
- 月華之光(Moonbeam)
- 雪風暴(Sleet Storm)
- 靈體守衛(Spirit Guardians)
閱讀以上任何這些法術的描述,你可能會好奇,如果法術被創造於生物所在的空間,究竟算不算是生物進入了法術的效果範圍。又如果效果範圍可以被移動--像月華之光就可以--將效果範圍移到生物所在的空間能否算是生物進入了法術的效果範圍呢?我們對於這類法術的設計原意是:只有當生物移進其中,才算是生物進入了法術的效果範圍。在生物身上創造出效果範圍、或將其移到生物所在的位置並不算數。但如果生物在它的回合開始時仍舊處於其範圍之中,那它就會成為效果範圍的目標。
除非法術特別註明,否則進入這類效果範圍並不需要生物自願。因此,你可以利用像雷鳴波(Thunderwave)這樣的法術將生物扔進範圍中。我們希望的是聰明的遊戲操作、而非破壞平衡,所以儘管扔吧!然而,記住生物只會在它該回合第一次進入這類範圍時成為範圍效果的目標,所以你不能在同個回合中反覆地將該生物移進移出以不斷地對它造成傷害。
總結來說,像月華之光這類的法術,只有在一名生物移入法術的效果範圍、以及當生物在範圍內開始它的回合時,才會影響該生物。本質上來說,你就是在戰場上創造出了一塊危險區域。
異界誓縛並不會召喚出生物。它只會嘗試誓縛一名在法術範圍之內的生物。
當你被變形術變形的時候,你不能施放法術。但這個法術並沒有任何要素會阻止你維持被變形前施放的法術的專注。
附贈攻擊的傷害骰仍然使用D4。這個攻擊是來自專長的效果,而非因為武器的使用。
聲音構材是一種神祕的話語(玩家手冊p.203),而非尋常的說話。這個法術的提議是一個可理解的表達,這與聲音構材是不同的。
隱形僕役會創造出「一股不可見、無心智、無形體的力量」(玩家手冊p.284)。在戰鬥中,它不會被視作一名生物、敵人、或是隊友。
如果你施展祈願術以複製一個0~8環的法術,那麼就沒有這種不利影響。然而,如果你拿它做了複製0~8環法術以外的事,你就會承受在法術最後一個段落提到的負擔。假如你承受該負擔,你將有33%的概率再也無法施放祈願術。
RE: DND5E智者建言手冊(Sage Advice Compendium) (更新至法術篇) - Hazatto - 2018-10-24
怪物
不是。天生護甲並不適用輕甲、中甲、重甲的分類。且當你擁有天生護甲,你並不會被視作穿戴護甲。
玩家手冊中的語言表格並沒有把D&D多元宇宙中的所有語言給全部列入。怪物圖鑑還包含了其他語言,像是沙華魚人語(Sahuagin)和豺狼人語(Gnoll)。
如果怪物有著能夠隨意施法的能力,該法術將以平常的施法時間去施展。
除非它的描述這麼寫,否則一把武器並不會具有靈巧屬性。且使用敏捷作為攻擊的調整值並不會因此賦予靈巧屬性。如果一把武器確實具有靈巧屬性,那麼你在使用它時將可以使用力量或敏捷調整值。
是的。因為死雲術是一個法術,護衛靈光將可以為你和十呎內友善的生物提供對其的抗性。
如果你施展反魔法結界(Antimagic Field)、穿上堅不可摧盔甲(armor of invulnerability)、或使用其他遊戲中的能力以從魔法或非魔法效果中保護你,你可能會自問:「這個效果會保護我不受到龍息的傷害嗎?」。由於任何一種龍的噴吐攻擊都不算是魔法,因此反魔法結界並不能幫上你,但堅不可摧盔甲可以。
你可能會想:「對我來說龍挺魔法的啊?」,沒錯,牠們的確非凡強大!牠們的描述甚至提及牠們帶有魔法性質。然而我們的遊戲對這兩種魔法做出了明顯的區別:
- 作為D&D多元宇宙的物理和許多D&D生物物理性質一部分的背景魔法。
- 蘊含於魔法物品之中、或是被引導於創造出法術或其他強調魔法效果的集中魔法能量。
在D&D中,第一種類的魔法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它並不比風更能被解除。一只像龍一樣的怪物是因為這帶有魔法的性質而能存在。而第二種類的魔法才是我們規則所注重的部分。當某個規則提到某物帶有魔法性質,它指的是第二種類的魔法。要判斷某個遊戲能力是否為魔法的方式非常簡單,問你自己以下的問題:
- 它是一個魔法物品嗎?
- 它是一個法術嗎?或它是否在它的描述中提及其讓你可以創造出某個法術的效果?
- 它是一個法術攻擊嗎?
- 它的描述中有提到它是魔法嗎?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有任何一個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該能力就是魔法。
讓我們看看白龍的冷凍吐息並問自己以上問題。首先,冷凍吐息並非魔法物品。第二,它的描述並沒有提及法術。第三,它並不是一個法術攻擊。第四,在它的描述中並沒有出現「魔法」的字眼。因此我們的結論是:冷凍吐息並不會被視作遊戲中的魔法效果,即使我們都知道龍是一種驚奇的超自然存在。
吸血鬼屬於不死生物類型,而非類人屬性,因此它並不會受到任何這些法術的影響。
當一名生物以一個動作啟動了領導力,那麼直到這個效益終止之前,每當一個範圍內可見的生物正在攻擊/豁免,它都可以提供一顆骰給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