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為善必窮理,否則行無益。取決於......您是否信"益於他人者為真善,益於自己者實為惡"此一定義?」她略帶慵懶地對潔琳開口完,似乎才發覺自己姿勢不太對而趕緊讓頭離開桌面回到正坐而道。「.......方丈如此諄諄教誨也。」
聽見雲妃的反問,潔琳搖搖頭。
「我很早就知道了,為了自己行動並不是一種惡行。不如說,只要做為人,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而行動是我們人類如同呼吸般的自然行為,除非是為了自我利益而去傷害他人的利益,不然將此稱做惡行實在是有些過當.......這樣的話世間的凡人們全都是惡人了」
引用︰「嗯?契機不良又如何呢?」舞鳶歪頭反問,清澈透亮的藍眼中沒有任何責備的意思:「無論緣由為何,受苦之人得到幫助,那便足以了呀。小女子故鄉曾蒙受異族侵擾,從而戰火四起、民不聊生。總有些皇親貴胄為求美名施粥搭棚救災,彼等亦非全然誠心為民,可百姓因這一碗粥便能多苟活幾日,苟活幾日許是便能待到大軍得勝、收復家園。動機為善或惡,豈有人命來得重呢?」
聽著舞鳶的回答,潔琳微微低下頭:
「說的也是呢.......雖然幫助人的人們肯定不會只懷著單純的善意,但良好的結果是作為一個客觀事實存在的,動機並沒有辦法拿來否定善舉這件事情本身。我問了奇怪的問題呢,謝謝你們兩人回答我。」
「我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我為了更快速的理解他人來幫助他們而持續的觀察社會的各種人,在這過程珠我看到了許多我從沒接觸過的「人性」的一面。為了更加了解人的思考與心理,我甚至有去跟被關押的犯罪者們面談過.......除了能明顯看出來是善人與惡人以外,還有更加複雜的人在其中......因為弱小所以選擇服從惡人,無法從中脫身甚至會去說服其他善人一起服從的人、為了不要再被奪走東西而主動奪走他人事物的人,還有因為社會的影響已經將不正確的思想植入進思考中,對此毫無自覺,將惡行理所當然地施加於他人,而且思想根深蒂固無法理解自己錯誤的人們.......」
講到最後一項案例的時候,潔琳碰著杯子的手指不自覺的用力起來。
「我理解的越多,就對於宛如深沼般的人類越加感到無力,這個世界確實有令人感到心中溫暖的善意在,但往那光亮以外的地方看去,能將那道光芒輕易掐滅的黑暗早就在四周蠢動,準備在那個懵懂無知的光芒在踏入眼前時蠶食吞盡,就算用盡全力想要保護好他們,只要他們想要,他們就能從各種地方繞過來將那份希望破壞殆盡。」
「行惡能獲得的報酬比起行善能收到的東西所需要的時間還要短上太多了,一般人只要被惡傷害過,就會開始質疑自己善舉的意義,到最後為了不被惡傷害就會決定行惡......面對惡事,大眾也只會隨著憎惡與衝動咒罵行惡之人,會思考惡行的種子究竟從何而來並做出行動的人少之又少,那些行動甚至大多還沒開花結果就先因為與社會的運作規則契合不了而被掐斷,獨自腐爛凋謝而不為人知。」
「我們人類所創造的社會不管過程如何,最後都會收束到善人生存不下去的場所.......這是我不斷觀察之後所下達的結論......不,該說『斷念』比較正確吧,畢竟不管怎麼說,這種思想都太過悲觀。」
「明明是負責拯救他人,引導他人的祭司,內心卻擁有這種想法,肯定是失職對吧?所以我幾乎不把這些事情告訴我熟悉的人......因為他們打從內心相信著我的「善」.......所以我不想讓他們知道知道他們所喜愛、信賴著的人,是一個內心已經放棄了世界,甚至憎恨過世界的人。」
「哈阿......真的很抱歉,明明最初是在討論夢境跟瓶中船這種歡快的話題的,卻因為我個人的心情擅自把對話帶到了陰沉又嚴肅的方向,實在是很不好意思。」
說完之後,潔琳嘆了一口氣,並微微低頭向兩人賠罪。